您正在查看 KubeSphere 版本的文档:v3.0.0

KubeSphere v3.0.0 版本的文档已不再维护。您现在看到的版本来自于一份静态的快照。如需查阅最新文档,请点击 最新版本

S2I 工作流程和逻辑

Source-to-Image (S2I) 是一个将源代码构建成镜像的自动化工具。S2I 将源代码注入负责编译的镜像构建器 (Image Builder) 中,然后自动将编译后的代码打包成 Docker 镜像。

有关如何在 KubeSphere 中使用 S2I 的更多信息,请参考 Source to Image:无需 Dockerfile 发布应用。此外,您还可以参考代码仓库 S2IOperatorS2IRun 查看更多详细信息。

S2I 工作流程和逻辑

镜像构建器

对于 Python 和 Ruby 等解释型语言,程序的构建环境和运行时环境通常是相同的。例如,基于 Ruby 的镜像构建器通常包含 Bundler、Rake、Apache、GCC 以及其他构建运行时环境所需的安装包。构建的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:

s2i-builder

S2I 工作原理

S2I 执行以下步骤:

  1. 根据镜像构建器运行容器,并将应用程序的源代码注入到指定目录中。
  2. 执行镜像构建器中的 assemble 脚本,通过安装依赖项以及将源代码转移到工作目录下,将源代码构建成可直接运行的应用程序。
  3. 将镜像构建器中提供的 run 脚本设置为启动容器的镜像入口点,然后提交新的镜像作为供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镜像。

S2I 流程图如下:

s2i-flow

运行时镜像

对于 Go、C、C++、Java 等编译型语言,编译时所需的依赖项会增加最终镜像的大小。为构建更轻量的镜像,S2I 实行分阶段构建,并从镜像中移除非必要的文件。镜像构建器完成构建后会导出制品,制品可能是 Jar 文件或二进制文件等可执行文件,然后会将制品注入运行时镜像 (Runtime Image) 用于执行。

构建的工作流程如下:

s2i-runtime-build